急性阑尾炎的症状_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发布日期:2009/11/23 发布者:zqt111 共阅1049次 打印本文
【文章字体: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人能及时就医,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有时诊断相当困难,处理不当时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


急性阑尾炎的防治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阑尾穴、足三里、阿是穴。
  配穴:恶心呕吐加上脘、内关;发热加曲池、尺泽;腹胀加大肠俞、次髎 。
  阑尾穴位置: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
  阿是穴位置:系右下腹压痛最明显点(麦氏点)(下同)。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每次取2~3穴。如某些症状明显,酌加1~2个配穴。操作上,除尺泽以三棱针刺血外,余穴均以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之泻法,行强刺激1~2分钟,留针30分钟~1小时,隔5~10分钟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针1~2次。
  (三)疗效评价
  根据近年来各地报道,针灸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轻型化脓性阑尾炎,平均有效率在85%~90%左右。还有人曾对461例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随访19~21年)。结果,未行手术率为38.9%,未复发率为31.4%[5]。表明,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也较巩固。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膝四、大横。
  膝四穴位置:右膑骨外缘上4寸。
  (二)治法
  主穴均取。令患者仰卧屈膝,以28号2寸毫针直刺膝四穴,快速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采用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手法,使其针感沿大腿向上传导,以过腹股沟到小腹为佳。大横穴,可沿腹向下呈45度角斜刺,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之法,促使针感向下传道至腹股沟,使两侧针感相接。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2次。

 
百度问答 SOSO问答 性爱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