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产生人类牵扯行动之重要组织。虽然骨头占了身体重要部份,每张X光片上几乎都可见到骨头,但很少骨癌会在无意中发现。 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的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侵犯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肿瘤可来自骨骼的肌肉神经、血管与脂肪组织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在电视剧《新不了情》中的女主角刘敏就是患此病去世。) 骨癌发生真正原因,现仍不很清楚,但可能与骨的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代谢的毛病及放射线等因素有关。骨癌的病理种类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软性肉瘤、纤维肉瘤等,最常见的恶性骨癌病兆却是癌转移至骨头,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见。 诊断骨瘤最主要是要鉴别其为良性、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这与发生的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有极密切的关联。所以这要靠病人、骨科医师、放射线科医师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确的诊断与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癌是指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犯及骨骼的肿瘤, 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 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有食欲减低、体重减轻、发烧等症状。 患部疼痛,关节与肢体有局部肿块及肿胀。 患部之关节与肢体运动受限制。 患部皮肤溃烂。 患部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压迫神经血管。 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显的骨痛时,更需特别注意。
骨癌的防治 对肿瘤切除或刮除并同时植骨均可使患者治愈。患干脊椎者有时需减压加放疗。术后偶有复发需行二次手术。肿瘤可有局部侵袭性,可恶变为骨肉瘤及发生肺部转移。 尽管有了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截肢手术还是一个紧急治疗措施。有效的化学药物进展,将导致长期沿用治疗方法的改革,特别是截肢时间、水平和放射部位、剂量问题的改变。 美国现在用选择性截肢方法。在英国的文献中约1/3病员一开始作截肢,而大部分病员,采用Cade法,就是截肢用于有生存机会的人,即在使用放射治疗后(放射剂量为80Gy)6个月内无肺部转移者。在过去的统计中,原发性和继发性截肢生存率是类似的,有些人认为早期截肢,切除肿瘤,有局部复发危险,使用Cade法,可避免在短期死亡前不必要的截肢,但要作出这种判断,往往是有困难的。 近年来关于截肢与肢体保留手术的争论越来越多,多数认为两者之间的2年生存率相同,故认出保留肢体的手术病人愿意接受,但费用昂贵。 骨癌治疗结果与细胞型态、分化与每一种肿瘤的宿主效应等因素有关。 如果骨癌长在四肢骨, 由於较易发现, 转移较慢及易於治疗, 治疗效果应比长在躯干骨者好。 由於医学的进步, 病人、外科、放射科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之合作, 已经使恶性骨癌 经治疗有五年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对於不可解释之骨痛, 应尽速查明可能原因, 不要忽略骨癌的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并非可惜的事, 失去宝贵生命才是令人惋惜, 何况义肢与复健的科技日益发达, 义肢一样会陪你过快乐的人生。
骨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以手术刮除或切除为主。手术力求彻底,以免复发或引起恶变,但应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对于恶性肿瘤劓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可考虑保留肢体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刮除术、切除术、截除术、骨瘤段肢体切除和远端再植术、截肢术、和关节离断术。 刮除术是将包含肿瘤的骨壁切开,将其中的肿瘤组织刮除干净。本手术适用于掌指骨的内生软骨瘤、骨囊肿、骨嗜伊红肉芽肿和范围较小的骨巨细胞瘤。肿瘤刮除后所遗留的空腔可用植骨块充填。 切除术是将向骨外突出生长的肿瘤自其基底部切除的手术,主要适用于骨软骨瘤。切除应包括该肿瘤的软骨帽盖、包围帽盖的纤维组织和全部基底。 截除术是将肿瘤所在的一段骨干整段切除。适用于破坏范围较大的巨细胞瘤和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如纤维肉瘤、软骨肉瘤等。骨干截除后所遗留的缺损有的不需修补如腓骨近端和尺骨远端,大多数则需要用人造关节、异体骨或自体骨进行修补。 肿瘤段肢体切除和远端再植术是断肢再植术的新发展。将肿瘤所在的一段肢体包括皮肤、肌肉、神经、血管和骨胳整段切除,再将远端肢体移植到近端去。本手术适用于上肢低度恶性的肿瘤如纤维肉瘤,软骨肉瘤等。 截肢术或关节寓断术是残废性手术,必须经过周密研究,充分讨论,确属必要才能施行。手术目的在于抢救生命,因此,一经决定,不应拖延时间,应尽早施行。对于已有内脏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局部瘤体巨大、疼痛严重的,为了减少痛苦,也可作姑息性截肢。 骨转移和痛觉敏感 骨转移癌是指骨外的原发癌转移到骨骼的一种继发恶性肿瘤。大约15%的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多见于含红骨髓的骨骼,如头颅,椎体,肋骨,骨盆及骨关节,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病变发展过程中,均有骨转移发生的可能。骨转移被认为是癌痛最为常见的原因,晚近研究发现,骨转移导致的癌痛机制涉及肿瘤细胞对骨或骨膜上伤害性感受器所施加的化学和机械刺激。肿瘤导致的骨破坏、病理性骨折、肿瘤累及骨膜、神经侵润、及肿瘤释放的递质激活伤害感受器等均是引起癌痛的原因。另外,持续性疼痛可以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的敏化(对伤害性或非伤害性刺激反应过度)。 骨转移的发展和预后不良,骨转移病变可以出现在脊椎椎体,导致椎体综合症。严重的脊椎骨破坏可以造成骨折,使椎体移位压迫脊髓,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人可以在病变的平面以下出现截瘫,在部分或完全性截瘫的病人,大约超过1/4的患者主诉截瘫平面以下感到烧灼样痛、麻木样刺痛、刀绞样痛、及抽搐样疼痛。截瘫伴有疼痛的病人非常痛苦,往往疼痛的控制也较为困难。 肿瘤在侵润和破坏骨结构时,在局部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具有使神经敏化的作用,表现为患者的痛阈降低,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轻微的痛刺激放大为剧烈疼痛。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醋氨酚、尼美舒利等)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了局部前列腺素水平,提高痛阈,达到镇痛目的。这也是患者感到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提高止痛效果的道理。因此,在治疗骨转移疼痛时,推荐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应用。另外, 肿瘤坏死因子(TNFa)作为一种化学递质,可以由不同类型的肿瘤分泌,可以引起异常性疼痛和异常烧灼感。生长因子、白介素1、缓激肽等因子也是加重骨转移疼痛的因素。所以,有效控制骨转移疼痛的方法应包括阻止骨破坏、降低神经敏感性和处理病理性骨折。
免疫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科学家对舞茸(Maitake,又名灰树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舞茸中含有以β-(1-6)结合为主链β-(1-3)结合为侧链的葡聚糖和以β-(1-3)结合为主链β-(1-6)结合为侧链的活性葡聚糖,实验证明这些活性葡聚糖可通过活化免疫功能而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还发现纯化的活性葡聚糖只有通过注射才能显效,而舞茸D-fraction(活性葡聚糖和蛋白的结合物)通过口服便可得到理想的效果。舞茸D-fraction无论是化学结构和组成成分或是分子量都有别于从香菇、云芝、灵芝、等其他菇类提取的同类物质,其生物活性也是这些同类物质所无法比拟的。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显示舞茸D-fraction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防癌抗癌作用: 1、活化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伤害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白细胞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2、诱导癌细胞凋亡。 3、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丝裂霉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药效,又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4、与免疫治疗药物(干扰素-α2b)有协同作用。 5、减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国麦克健康食品公司是第一个系统研究舞茸的权威企业,其生产的“舞茸精滴剂”对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能起到很好效果。 |